原来是丛栀让家属院的孩子在她家免费听了一周广播,周日的时候就告诉来听广播的家属和孩子,想要继续来听广播,家里必须有人参加扫盲班或者普通话班,家长去上课之后,第二天才能够拿着证明去丛栀家听广播。当然,识字又会说普通话的家属除外。要是家长有事没去上课的话,就需要给丛栀请假条。家属也是一样,要是家里有孩子,自己也想听广播的,就要报两个班,到时候就可以去丛栀家听相声或者是其他小说。
等到了七点的时候,丛栀家的院子已经挤挤攘攘坐满了,还有些老太太老爷子也跟着来了,见着丛栀颇有些不好意思。
“闺女啊,俺们都是糟老头子糟老婆子了,年龄这么大都还没有听过收音机呢,今天是来长长见识的。”
丛栀当然是欣然接受,还给他们安排了个好位置。
七点整,伴随着一句“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嗒嘀”的清脆童声,小朋友最爱听的《小喇叭》就开始了。
听到了这一声之后,所有的小朋友都端端正正地坐直了身子,盯着那一台收音机目不转睛。
一边坐着的老爷子和老太太也一脸神奇,没多久就跟着收音机中的活泼声音摇头晃脑起来。
丛栀就站在门口,有家长过来找人的时候就解释一句,这些孩子都是李红花通知的,督促孩子们在写完作业之后,七点才可以来丛栀家听广播。
南市发展并不快,现在还比较落后,准确来说是全国的发展都不快,家属们的钱都花在刀刃上,很少有谁家里买收音机,二连的林向东家就买了,但是不舍得给别人听,每次自己家听广播的时候都要特意调小声音,他家的孩子每次去学校的时候都要向自己的同学炫耀,说在家听了《小喇叭》,可好听了!
其他的孩子自然是羡慕不已,懂事一些的孩子还好,只会将心思暗暗藏在心底,要是爱哭的孩子直接回家闹翻了天,闹着要买收音机,最后的结果就是被爹娘按着一顿揍。
李红花今天挨家挨户去宣传,都是和家长商量过的,家长同意才让孩子过来。
有些军属或者是年岁尚小的士兵,路过了丛栀家门口都开口问一句,站门口停了一会儿后就直接听入了迷,不肯走了。
等到最后节目都结束了,所有人都还有些意犹未尽,丛栀将他们送到门口,笑着让他们回家小心。
不过都是在家属院,治安还是很好的,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大家喜欢的话明天还可以继续来阿姨家听广播,前提是要写完作业哦!不许乱写,大人要是想来听也可以,记得带上自己的凳子。”
说完后,小朋友们都欢呼起来,成群结伴地一边讨论刚才听到的故事,一边往家赶。
小孩子走光了后,剩下几个年轻小伙子,脸上带着一块一块的红,挠头不好意思地问她:“嫂子,之后我们可以来听吗?”
丛栀弯起眼睛,“可以,之后我家老周回来之后你们也尽管来。”
得到了她的首肯之后,年轻士兵就搭着肩高兴地离开了。
第二天,愿意上扫盲班和普通话班的人数已经统计出来了,扫盲班是十五个人,还都是之前一营的家属,大概是为了卖周青烨个面子。
愿意参加普通话普及班的人要多一些,大概四十个人,但是也不及家属院家属人数的十分之一。
丛栀看了眼名单,问张嫂子她们:“确定所有人都通知到了吗?”
见她们呐呐点头,丛栀就让她们退下了,在各自名字后画了朵小红花后就拿了盒粉笔,拉上孙苗苗一起去出了期扫盲和普及普通话的黑板报,还标注了军人也可以参加,两个人配合习惯了,最后的成果显眼又漂亮。
回去让黄淑仪每天的广播内容也都改了改,变成了识字和学普通话的重要性。
想要报名的家属和军人在一周之内都能够上妇女会办公室继续报名,黑板报和广播宣传算是有点效果,这几天陆陆续续地有人报名,家属和军人都有,还有几个年龄大的退休教师自告奋勇说可以去上课,也不需要任何补贴,只说是为人民服务。
丛栀问过了孙苗苗和黄淑仪的意见之后,就全都接受了,只是补贴还是要给的,不然不就是压榨劳动人民了!
最后在周五统计出来的人数是扫盲班八十人,普通话普及班一百五十二人,丛栀把截止时间推迟到了周一晚上八点之前,对着孙苗苗和黄淑仪神秘一笑,“周一肯定有不少人来报名。”
黄淑仪嗤之以鼻,“怎么可能,该报的人都已经报名了!”
孙苗苗倒是若有所思,没有说话。
丛栀弯着眼睛,浅褐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那我们要不要打个赌?”
黄淑仪叉腰,一片得意:“赌什么?”
丛栀想了想,“输的人就划掉一朵小红花。”
“好!”黄淑仪一口应下,孙苗苗的眼神在两个人之间来回扫荡,抿了抿唇,还是说:“那我就和丛栀一样。”
“你、你、你!”黄淑仪指着孙苗苗,瞠目结舌,最后骂了句,“你个叛徒!”
孙苗苗撇嘴,“我本来就不是和你一伙的。”
时间一晃到了周一,这天黄淑仪早早就来了办公室,早上是照常开一个小会,散会之后黄淑仪得意地看了眼丛栀,心中发笑。
早在周末的时候,她就已经询问过家属院大部分人了,都是不愿意继续报名的了。
所以丛栀最后肯定是输了!
丛栀看着她的眼神笑而不语,显得有几分气定神闲的,见此黄淑仪有些牙痒痒。
她出了会议室的门后,突然发现妇女会的办公室多了不少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嘀咕了一声,“这是在干啥呢?”
一边一个家属见了她,喜笑颜开,眼尾都笑出了一朵花来。
“诶诶,小黄啊,给我报个普通话的班!”
黄淑仪:“……啥?”
家属笑呵呵重复,“普通话班,我要报名。”
他一开口,身边其他的家属也七嘴八舌纷纷掺和几句,“小黄啊,还有我!”
“我也要报名!”
“给我也报一个。”
黄淑tຊ仪木着脸挤进了办公室,开始一个个给他们登记。
一天下去,来往妇女会办公室的人络绎不绝,全都是来报名扫盲班和普通话班的。
黄淑仪拉了个人询问原因,最后才知道了缘由。
原来是丛栀让家属院的孩子在她家免费听了一周广播,周日的时候就告诉来听广播的家属和孩子,想要继续来听广播,家里必须有人参加扫盲班或者普通话班,家长去上课之后,第二天才能够拿着证明去丛栀家听广播。
当然,识字又会说普通话的家属除外。
要是家长有事没去上课的话,就需要给丛栀请假条。
家属也是一样,要是家里有孩子,自己也想听广播的,就要报两个班,到时候就可以去丛栀家听相声或者是其他小说。
所以才这么多人在最后一天来报名,黄淑仪一边写着名字,一边在心里骂了孙苗苗和丛栀无数遍。
肯定是她们两个联合起来骗自己的小红花!呜呜!
等到她和孙苗苗将所有报名的名字都写全之后,手都酸了。
最后统计下来,愿意参加扫盲班的一共有三百五十一人,愿意参加普通话普及班的足足有五百多个!
数据统计出来之后,之前还质疑丛栀安排的张嫂子一群人瞬间闭上了嘴,看看啊,年轻人就是有法子,当时没能办起来的扫盲班偏偏现在就那么多人愿意去了。
她们当时就嘀咕,不知道丛栀怎么就这么大方地愿意贡献出自己家的收音机给家属院的其他人听,原来是设下了陷阱在这儿等她们呢。
就连对丛栀颇有怨怼的夏海棠都报了个扫盲班,这不是家里的孩子一个劲儿嚷嚷,吵的人头大!
张嫂子和李嫂子也各自报了一个班。
《季寅礼孟书筠》小说免费阅读,这里讲述了季寅礼孟书筠平平淡淡的的爱情,构思巧妙,情节动人,千万别错过哟。书中精彩片段:“好。”孟书筠跟着工作人员走了。至于是什么妆容,穿什么婚纱她都不关心,毕竟季寅礼原本都不想来,是被他妈妈逼着来的。她不想表现得太在意,否则总觉得输了似的。妆造足足用了一个半小时,季寅礼还没在化妆间出现,不知是还在开会还是在另一边化妆。摄影助理让孟书筠先去拍摄单人照片。她仿佛提线木偶一般按照摄影师的指示摆着各种姿势,心里却想着季寅礼怎么还没来。要不是一个人拍不了婚纱照,她都想让季寅礼滚了。
《裴询晚颜》这本书大家都在找,其实这是一本言情小说,是作者佚名的一本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裴询晚颜,讲述了买东西我没意见,但我劝他在我的铺子里帮工,我给他结些工钱。他不要,反而执拗的看我:“宋姐姐,你能收留我们我就已经很感激了,怎么还能再要你的钱?那我和那些狼心狗肺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往后我长大挣了钱就养你和妹妹,我还要报答你的。”最后拗不过他,我也只能作罢。想着想着,我又想起了裴询。我在裴家七年,我们两人不像是什么未婚夫妻,而是兄妹。因为初入裴府的那一日,裴询的那句“谁要娶这个傻子”和裴夫人的那句话,我就再没有过多余的心思。
裴从闻许欢颜小说《裴从闻许欢颜》,本站提供小说阅读。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句话就给裴母的余生判了死刑。她流泪满面的看着眼前的男人。“你就这么恨我吗?”裴父看着眼前的妻子。“如果我真的恨你,早在我回国那天,离婚协议书就已经放在你面前了。”说完他也不再看裴母的反应径直走到了书房。书房里,裴从闻和裴瑶看着面前的父亲,沉默不语。在兄妹两的记忆里,父亲一直都在国外,很少回来,他们两个更与裴母亲近一些。书房里的气氛一度压抑。墙壁上挂钟的时针转了一圈又圈,裴父才沉着脸开口。
与君两相绝云岁晚萧井元是小说《与君两相绝云岁晚萧井元》的主角,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次对人性、生活和选择的深度探索。小说主要讲云岁晚不会私自带兵,这一定是父皇的安排。他要去奉天殿拜求父皇。殿内,圣上正和众臣商议前方战事。萧井元只得在外等候。“圣上,今年粮食减产,若不能平定战火,必有饥荒之势啊!”“云将军前去支援,三日前便应抵达,前方可否传来快报?”大臣自言自语,扰得圣上扶额心烦。萧井元心急。粮食减产如何保证边疆粮草?云岁晚在边关又会增添了不少苦难。